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6章(1 / 2)





  如此一算,薛老三可谓是口腹之欲,眼目之欲,权念之欲,以及女色之欲,集于一身,真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大俗人。

  而这位大俗人的三个半嗜好中,他是最欢喜的,最求不得的就是升官,想来也是,既然求不得,自然最欢喜。

  而偏偏他薛老三自认为在萧山干出无数政绩,即便说因为年纪小,不能升得太高,升个半级,给个肥差也是要的吧,结果换来的竟还是“要磨磨”的三字评语。

  薛大官迷能不生气,既然生气,少不得就得发泄发泄,因此,薛老三才会大张旗鼓地三箭齐发!

  大张旗鼓乃是发泄的缘故,但此三策却是薛向早早就绸缪好的,既然是绸缪好的,以薛老三的玲珑心,自然会思忖好方方面面。

  而这方方面面不只是萧山县的长远财政担负问题,自然也包括此三策风传天下后的影响。

  此时的薛老三,政治智慧已然极高,他虽没有中央大员的高度,行事却总爱以中央大员的角度出发。

  既然站在中央大员的角度,薛老三自然不会傻到认为自己这该当名传后世的惠民三策会受到大佬们一致赞扬,他预想的绝对是扑天盖地的申斥之声。

  是以,早早就准备好了那篇先前被南方诵读给老首长听的雄文,以为自白之文。

  文中,薛老三自不会只顾着吹嘘自己,而他自吹之词,亦不过是想站在道德制高点,警戒攻击。他的立论中心,除了论述免税是改革带来的好处、以及以此为论据鼓吹改革必须继续深化意外,他更多的言辞其实是在替那些有实力免除农税却没有免除农税的行政区辩护。

  因为,薛老三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不说清道理,难免结怨天下,此种蠢事,薛老三是自然不为的。

  是以,在文中薛老三薛老三详细分析了萧山的基本情况,认为萧山没有重工业,亦不适合发展工业,且萧山港成,萧山未来的资金流势必无比充沛,在这种无法发展工业的情况下,萧山自然得把目光投注在农业上,反哺农民、农业。

  除此以外,薛向还列举了明珠、连港为例,详细分说了这两地为何不能一如萧山般免除农税!

  这篇雄文,薛老三早在萧山开人大临时会议当天,便发给了在京的薛安远,毕竟这准备应对火力的文章,还需要由有影响力的大报发出。

  可薛向始料未及的是,在他利民三策轰传天下后,影响确实出来了,可预料而来的铺天盖地的申斥之声却未到来,到来的却是一片赞扬之声。

  但薛向绝不会认为这赞扬之声,就是主流声音,因为第二天,也就是昨天的中央主流大报,全部诡异的没有任何评论性文章,只是平平淡淡的报道了萧山的实际情况,这简直是太诡异了。

  既然没有申斥,薛老三自然认为自己那篇自白文章,就没必要下发了,是以,昨日一早,他便给薛安远去了电话,谁成想薛安远直接说,文章被老首长拿去看了,今天便直接发了出来,一字未更!

  第三百八十六章呼啸山庄

  日头渐暖,山风渐急,老首长和振华首长促膝长叹,说起某人某事,笑声极是爽朗。

  “首长,听您这么一说,小家伙这回瞎猫逮着了死耗子,算是立了一功?”

  “这算什么功,我眼里向来不揉沙子,阎王爷门前那幅对联说得好,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嘛!”

  “您这话我不同意,那您怎么知道人家小家伙是不是早算到了这一步!”

  老首长眉毛陡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这以小谋大,岂不是姚广孝之流,我相信小家伙还不至如此!”

  振华首长笑道:“您小气,舍不得放赏就直说,人家小家伙这好事儿干的,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