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9章(1 / 2)





  而我军的陆战无敌,短板仍在百年积弱之海军,恰逢今次港岛之争,军方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转移到了海军上。

  薛安远负责国防部,又兼领军事革新事宜,此番振兴海防的计划自然落到了他的手中,他今次来明珠,正为视察振兴在即的东海舰队,而数月前卫定煌的调任,也正为今日之备。

  “要造航空母舰?”

  薛老三咪一口茶,忽出惊人之语。

  铛!

  薛安远伸手给了他一下,“国家大事,岂是能随便玩笑的?”

  薛向撇撇嘴,“要我说,还不如不折腾,不管怎样,港岛这回都能会来,那些小巡洋舰,海防舰。咱们现在够用就差不多了,还是先培养海军军官吧,尤其是航母航空兵!”

  薛向先前那话自然是玩笑。他哪里不知是造航母对时下的共和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别说当下了,就是三十年后,共和国也不过才刚有航母。还是买的外国旧货,实现自造依旧遥遥无期。

  其实,就算这会儿国内能买来航母。恐怕天量的保养、维持经费,也是时下的共和国无法担负的。

  可既然航母对时下的共和国犹如神话,那薛向为何还谏言要培养航母航空兵呢?当然,说到此处,必须提一嘴的是,航母航空兵和普通意义上的空军不同,因为航母面积对于陆地停机坪面积。无论如何相较,都显狭小,再加上一艘航母,通常得有数十架飞机,起飞。降落,包括停机,都有着极为严格而精确的要求,这种高尖端飞行员的培养,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再加上,此时,国内还无一所正规的海军军官学校,便是后世哪所蚌埠海军军官学校也得四年后才开建,而海军的强大和创建,绝不是有多少航母战斗群就能成行的,领袖说的好,战争的最关键因素乃是人,兴盛海军亦是如此。

  而薛向之所以谏言薛安远无须多建小舰,乃是因为小舰再多,也难形成战略优势,而现有的两只小规模舰队,已然足以守护家门了,毕竟未来数十年,再无对外的大仗,能省一些是一些,好钢用在刀刃上,才是正途。

  薛安远沉吟半晌,叹气道:“你小子这张嘴啊,挑刺是一流,只当当道诸公都是傻子不成,小舰该建还是得建,若是不建,难不成让那硕果仅存的几家造船厂废弃不成,造船工艺还是得在实践中提高啊,老买总不是办法。”

  薛安远说罢,薛向默然了,因为他知道自家伯父说的乃是正理,后世共和国的机械制造业不就是坏在“造不如仿,仿不如买”的官僚思想下么?

  薛安远见侄子沉默,宽解道:“你小子说的创办海军军官学校的事儿,倒是给我提了个醒儿,这事儿,我回头报上军委,好好讨论讨论,总之,饭要一口口吃,慢慢来吧,海军强盛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薛向点点头,结束了这个话题,紧接着,又问起了康桐、李红军、刘援朝、孙前进等人的情形。

  要说这几个家伙入得岭南,算是进了自家地盘,联系该当频仍,容易,奈何这帮家伙一入岭南深似海,竟是一次电话也没来过,薛向得见康桐,也还是那次在萧山抓捕韩国诈骗犯朴成性的时候,在直升机上远远喊了声。

  另外的李红军几人更是连影儿都没了,便是他薛老三大婚的关键时刻,这帮家伙也都没消息,今次,遇见薛安远,薛向自然少不得得问及。

  薛安远道:“都不错,反正瞧着比你小子强,叫你当兵你不当兵,不到血里火里滚三回,那还算好男儿么?”

  薛安远这话等于没说,反倒又将心中的执念道了出来,到底还是为薛向未曾入得军伍,而心有遗憾,毕竟他薛家人从他这一辈,可算是将门之家,薛安远三兄弟人人参军,便是薛向的亡父薛定远也是参加过朝战后,转的业。而轮到薛向这一辈,竟无一人从军,自然不能不叫薛安远遗憾。

  闻听薛安远此言,薛向倒不会学北宋年间的名相韩琦叱名将狄青,来上一句“东华门外簪花游街的才是好男儿”,却也只得打住这个话题。

  伯侄两人久别重逢,借着这醇荼清风,斜阳小院,倒是好一阵畅谈,这一聊竟聊了三个多小时,两人仍兴致高昂。

  直到薛向忽然出言,问出一句京中局势的时候,薛安远的眉头忽然一拧,脸色陡暗,许久,才长叹一声,道:“老三,这事儿,你别掺和,也是你掺和不起的,我知道两边都对咱们有大恩,你小子也从来自视甚高,但这事儿,我都不够格,你就别乱掺和了,也掺和不明白!”

  薛安远谆谆以教,神色严肃至极,薛向心下一叹,重重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