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节(1 / 2)





  过了两日,门房收到帖子,说有位霍姓姑娘邀请府上二姑娘过府一叙。

  姓霍,帖子上的地址又是洪恩侯府薛家,涟歌十分开心,知是霍璇上金陵来了,当即亲自写了回帖,命人送回去,约在第二日见面。

  为了赴与霍璇之约,涟歌第二日特意起了个大早,吃了早膳,照例去福寿居陪了会儿,便去了约好的知味浓里等。

  辰时,霍璇如期而至,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薛家的表妹,薛采月。

  霍璇依旧一身男装,只是收敛许多,将软鞭藏了,二人几个月不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要讲。

  薛采月涟歌也是见过的,但没怎么说过话,经过一上午了解方才晓得她跟霍璇一样是个性子洒脱的,只不过到底长在金陵里,比霍璇又多了三分温婉。

  知味浓里除了东西味道好吃,另有人在堂中大厅内表演杂技。几人一边看一边聊,霍璇蓦地想起一事来,便道,“前些日子阮明玉过生辰,也想请杂耍团,可那时候小如意已经离开濮阳了,旁的又不成时候,把她气得不行,要命的是她先前已经放了话出来说有节目,最后还是换了人表演歌舞才算没丢人。”

  “她发现我不在濮阳后,是不是特开心?”涟歌有些好奇。

  “那也没有……”霍璇仔细回忆下,道,“她自生辰以后便甚少出门,不知在家中做什么,直到我启程来金陵,也没见她出去参加活动。”

  阮明玉生在四月底,她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先前阮明玉多多少少会来找她,这些日子却一次也没有,刚开始她甚至还好奇过。

  这样的事涟歌不过听完一个耳朵便罢了,她如今人在金陵,也关心不到濮阳里去。

  三人出了知味浓,便去金陵城里最大的歌舞坊月半弯去听听曲。

  如今歌舞乐伎并非贱籍,歌舞乐坊自然也不全是男性才能去的地方,便说这月半弯,其实是秦淮河边的一座画舫形的五层小楼,修得大气宽阔,每层的廊檐下挂着琉璃宫灯,若到晚间将内里的灯点亮,便灿若星河,是金陵城内不少女子们都会来的娱乐场所。

  月半弯里的歌舞乐伎,大多数都是不卖身的,若客人真看上里头的伎师,又得本人青眼,经过考验,是可以直接将人带离月半弯的。

  没人知道月半弯的后台是谁,却都觉得他是个妙人,不明码标价的才是最贵的。不少达官显贵风流公子时常来这销金窟,只为盼得美人青睐。奈何自三年前月半弯开门到现在,只有两位姑娘与客人两情相悦,离开了月半弯,因此,反而更惹得客人们趋之若鹜,想成为这万众瞩目的第三人。

  三人带着侍女进了画舫,立刻有眼尖的女引路人上前来招呼,将他们带到二楼雅阁去,“几位姑娘来得凑巧,今日我们听袖姑娘将要表演了。”

  听袖是月半弯里人气最高之人,弹得一手好箜篌,不少富贵人家的姑娘小姐甚至亲自登门来想向她学习一二,那引路人便以为她们三个是她的拥趸。

  涟歌昨日便做足了功课,知道那听袖姑娘要于今日下午献艺,才会特意带霍璇来。她们几人听曲总好过看舞吧。

  “今日咱们便好好听听这位听袖姑娘的演奏。”霍璇听了这话,果真生了兴趣。

  月半弯的楼梯是旋转而上的,跟着引路人走到二楼门口,恰碰到一行穿着羽衣霓裙的飞天歌姬,面上画着庄严的大妆,怀里抱着琵琶打楼上下来。错身而过时涟歌得以看清她们细若柳蔓的腰肢,和虽穿着清凉,却目光清正,丝毫不含呷昵神色的脸。

  许是她欣赏的目光太过直接,那打头之女还含笑与她点了个头。

  至雅间坐定,便有侍人呈上新鲜瓜果和上好的毛尖供人食用。她们是吃过午膳过来的,便未再点其他食物,让那侍人去外间候着。

  待重新将视线落回一楼的大堂内,才发现原来方才那行人正在表演飞天歌舞。众歌伎们且弹且跳,随着琵琶声起翩翩起舞,举足旋身,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突然,那领头的歌伎一举足一顿地,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于是,整个月半弯内为之惊羡不已随际爆出满堂喝彩。

  “这月半弯果然名不虚传,连个飞天舞都跳得如此美妙,当得起金陵第一销金窟的美誉。”霍璇确实是第一次来月半弯,不由得称赞道。

  舞台上很快换了另一支独舞,乃尽显水乡之柔情婉约的“绿腰”。看客们尚未从敦煌飞天的绮丽梦幻中醒过来,便直接被带进了清美婉媚的江南风光里去。

  冲突之美此刻尽显。

  下台的歌伎们一路又回了二楼后台去换装。她们今下午只有这一舞,只等晚上才需再登台,但都得将衣服换好了等待雅间的客人点选献艺。

  铃兰看了眼记载各雅间对应客人名字的红纸,手上利落地将飞天髻改成温婉的堕马髻,一旁的姑娘们见状都笑着打趣,“看铃兰姐姐这样子,说不定咱们楼里第三位离开的姑娘将要产生了。”

  铃兰静静地看她一眼,却是冷淡道,“我哪有那种福分。”

  待她打扮好又出去了,那姑娘才又道,“不过是个外来客,也值得她这样宝贝。”

  屋内其他人听到,明白她不过是嫉妒铃兰罢了。那外乡人虽说三十来岁,又容貌不显,却是出手阔绰,温文尔雅之人,能成为铃兰的常客,令她们不少姑娘都羡慕不已。

  坐得久了,涟歌却觉得似乎被谁窥视一般,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好像端午那日也有过此类感觉,又觉得是因为此间人多,生了幻觉。

  便对霍璇道,“阿璇,我去走廊透透气。”

  她如今出门皆带着望舒,自觉很安全,在廊上吹了会儿风,对她道,“望舒,我有些不安。”

  她往三楼望去,可三楼皆是雅间,每间房之间又用珠帘隔开,从内里可以看清外面,却不能从外间窥测内间。

  但越是这样,她才越觉得不适。

  望舒调动五识,未发现不妥,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便建议道,“姑娘若是觉得不安,咱们早些回府便是。”

  涟歌摇摇头,她只是觉得不安,但并未下意识觉得害怕,便不忍扫霍璇的兴,“外一会儿便是听袖姑娘的箜篌表演了,咱回吧。”

  她不知道的是,对面三楼正对着的雅间内,一个身形高大健硕的的男人抱着臂神色复杂地望着她,眼中是热烈浓重的情绪,双手微微抓紧,直到她转身进了雅间,方才收回视线看向在一旁弹琴的歌伎。

  是画了淡妆的铃兰,面上戴着薄纱,露出一双盛满湖水的双眼,与涟歌的有五分相似。

  不多时,却有人过来委婉地表示,今日听袖姑娘身子欠佳,原定好的献艺不得不取消,换成了另外一位擅箜篌的乐伎,望贵客们不要生气。

  涟歌她们自然不至于生气,却少不得有些遗憾,便给了厚赏,离开了月半弯,各自回府。

  出门一趟也不好空手而归,涟歌先带着望舒去十甜斋买祖母爱吃的糕点,却听得店铺外有人群在高声喧哗。

  出了十甜斋果然发现不远处集结了一群百姓在讨论着什么,涟歌不是爱围观的性子,但那群人挡住了她的去路,便也不得不让望舒去打探一下。

  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小乞儿,被巡城的小卒发现了,想把他带到乞丐安置点去。小乞儿挣扎着不愿意,被巡卫抓住了肩膀,他胆子上来了,低头咬了巡卫一口,人被扔到了地上。那巡卫想强抓了他去,又见围观者众,不敢动手,便两相僵持着。

  这样的事再稀松平常不过了,就算是盛世下的城市,也不会是一个乞丐都没有。

  旁观众人皆面露怜悯神色,但对于这样的事司空见惯,又都是小民,无人敢管。自家都勉强度日了,如何能再救下一个乞丐?更何况这金陵里的乞丐那样多,哪个普通人又救得过来?

  涟歌寻思要不要将人带回府里,放到庄子上做个洒扫小童,却见官道旁不知何时驶来了一驾华丽马车,也被人群挡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