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一章素書原序(2 / 2)

黃石公知道秦國將亡、漢朝將興,因此把《素書》授予張良,但張良又怎麽能了解這部書的全部含義呢?張良之所以是豪傑,而不是聖人,因爲他僅能運用這書的十分之一二

而已。

原文

《書》曰:“隂計外泄者敗。”子房用之,常勸高帝

王韓信矣;《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書》曰:“決策於不仁者險。”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罷封六國矣;《書》曰:“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子房用之,嘗致四皓而立惠帝矣;《書》曰:

“吉莫吉於知足。”子房用之,嘗擇畱自封;《書》曰: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嘗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矣。

嗟乎!遺糟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今譯

書中說:“隂計外泄者敗。”張良曾運用這一條,勸漢高祖封韓信爲齊王,爲劉邦的霸業打下基礎。

書中說:“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張良運用這一條,勸說漢高祖封雍齒爲什邡侯,安撫了開國的功臣。

書中說:“決策於不仁者險。”張良運用這一條,勸說漢高祖不要複封六國後裔。

書中說:“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張良運用這一條,招來商山四皓(西漢初隱居商山的四位賢人,時稱“商山四皓”),使高祖決心立劉盈爲太子。

書中說:“吉莫吉於知足。”張良運用這一條,提出願受封於畱地,告老不問世事。

書中說:“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張良運用了這一條,拋棄了人世間一切享受,跟從赤松子周遊四海去了。

哎呀,運用黃石公的幾句指點,就能夠滅掉秦國和項羽,

而使劉邦開國稱帝,更何況是對《素書》深入研究的人呢?

原文

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如

諸葛亮、王猛、房琯、裴度等輩,雖號爲一時賢相,至於先天大道,曾未足以知倣彿。此書所以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也。

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而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非此四者,雖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今譯

自從漢朝以來,研究文學、辤章的學者很多,但真正懂得大道的人極少。像諸葛亮、王猛、房玄齡、裴度等人,雖然號稱一代賢相,他們對於前代聖王的大道,仍然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這就是此書之所以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的原因。

能超越“有”“無”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夠將大道用之於“非有非無”之間的就是神異之人。從“有”入手,達到“無”的境界者爲聖明之人;從“無”起步,達到“有”的境界爲賢能之人。做不到這四點,就是每天讀這本書,也不能

在實踐中運用。

素書今譯